2007年6月19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抗蓝藻的白鲢面前有好多致命诱饵
偷钓“黑手”频频伸向月湖,景区呼吁立法保护“环保卫士”
余建文 文/摄

  本报讯  被当作 “环保卫士”的鱼儿投下月湖没几天,偷钓者便闻风而至……日前,宁波市民心痛地发现,这几天晚上在月湖景区偷钓的人又多起来了!
  上周一晚上10时许,笔者来到月湖景区。在居士林旁的湖面上,隐隐漂浮着四五个绿莹莹的发光物,凑近一看,原来是一张用特制浮标做成的围网。岸边,两个垂钓者一排架了4根钓竿,正往湖里抛撒吸引鱼群的 “窝子”,还叹说前天 “收成”不好,准备当晚好好干一场。
  笔者从陆殿桥往北沿湖走了一圈,粗粗数了一下,夜间偷钓者居然有10多名,掩蔽在树丛、石坎间。抄网、诱饵等 “家伙”一应俱全,很多人都用上了发光浮子,专门用于夜钓。还有捕捉黄鳝的,两人一组,一人拿电筒照,一人用长钳子夹,沿湖搜寻猎物。一些湾汊甚至被人放下了“地笼网”。笔者向一名夜钓男子询问:“不是说月湖不让钓鱼的嘛?”男子白了一眼,叫笔者 “别多管闲事”。
  据了解,6月5日,月湖管理所刚刚向湖中放养了3万条白鲢,让白鲢吃掉水中的浮游植物,以防蓝藻滋生。管理所的韦主任告诉笔者,因为白天管得紧,偷钓者打起了 “时间差”,赶在夜间偷钓偷捕。进入梅雨季节气压低,鱼儿常常浮头,偷钓者就更多了。
  月湖鱼儿遭偷钓者 “毒手”,是一个老问题了。韦主任说,以前,月湖管理所每年春天都要花七八万元,买来罗非鱼放进湖中净化水质,但一到年底这些鱼儿就没了踪影,几乎都被偷钓者钓走了。从去年开始,管理所无奈,只好把湖面承包给别的单位养鱼,以减少损失。 “很多偷钓者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,他们觉得在湖里钓鱼天经地义。月湖水面面积达8公顷,南北狭长,要看护住这么大的地盘,难度相当大。”韦主任说,连管理所设立的禁止垂钓的警示牌 (碑),很多也已被人砸坏或扔进了湖里。
  “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来制止偷钓行为,我们有心却难使上力。”韦主任说,目前月湖未被划入禁钓区,如果有人偷钓,只能按 《宁波市绿化管理条例》由城管部门处理,景区没有处置权,巡逻的保安只能劝阻,连没收偷钓工具的权力都没有。月湖管理所呼吁有关部门尽快为湖中钓鱼立法,给湖里的 “环保卫士”们加上一道保险。